党团建设PARTY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团建设>>理论学习>>当前页面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发布时间:2015-09-14 浏览量:12952

  制定正确的纲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原则,实现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经过若干具体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目的。根据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特点,科学地提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和路线,是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了解当时的国情,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到党的七大,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把这些归纳为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动员和指引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实现这一纲领规定的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如何全面深刻地把握和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呢?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基本纲领的理论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刻地把握基本纲领,首先应当在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上下功夫。


  (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问题作过有益的探讨,得出过一些重要结论。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列宁则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区分,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看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后来,列宁还曾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曾经提出过一些重要思想。1959年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有着特定的含义。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要抓住两个关键性问题。一个是牢牢把握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认识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包括: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文化制度。我国这些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决定性标志,又是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的决定性条件。忽视或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存在,就会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个是准确把握我国现实社会的发展阶段,明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阶段。十三大报告指出:“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党的十三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初步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报告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从几个方面作出了新的概括: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总的概括。


  ——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科技教育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地区经济文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的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程度和发展进程。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里又是一个总的概括,说的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振兴和发展的总进程和总目标。


  忽视或否认我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看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渐进性,提出和实行一些脱离本国国情的政策,就会犯“左”的错误。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十四大党章总纲在十三大报告基础上,增写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问题,强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要经历这样一个初级阶段呢?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中国原来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世界历史所造成的特殊条件下,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进入社会主义的。也就是说,中国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而是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由于世界历史给东方落后国家提供的历史机遇,它可以跨越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但是它不能跨越生产力发展的必备进程和客观阶段。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国情现状是什么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低。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建国后经过5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尽管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处于不发达状况。今天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位居世界的后列;在经济结构上,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科技结构等方面发展极不平衡,距离现代化的目标还很遥远;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我国的市场经济仍然不发达,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均不完善,有待发育;社会生活中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的比重;国民总体素质仍然不高,只具有少量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普遍的是技术水平不高,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后;科技教育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还处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少数城市和有些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广大农村还比较落后,一些人的温饱问题还有待解决。从总体上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成熟,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主义的各项具体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些情况说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相比,仍然是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明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综观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失误。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本国经济文化的落后性认识不足,因而在实践中犯了一系列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正是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建立在既反对社会主义的失败论,又反对社会主义的速胜论,坚持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持久战的观点之上。


  第二,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第三,十五大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十五大报告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种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阐述,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体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清醒与自觉。十五大报告在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规定了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有力地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当今时代特征和科学发展相结合,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飞跃,作出新贡献。这就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基本纲领的依据


  (一)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也是党在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它明确规定了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条件。


  我们现在所说的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党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作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的体系。一是它科学地规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和思考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和所做的事情。坚持这个中心,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


  二是它科学地规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首先要求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有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还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三是它科学地规定了完成中心任务、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政治保证。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然要实行改革开放;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根本手段,一个是政治保证,两者不可或缺。


  四是它科学地规定了这条基本路线的主体,即实现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搞好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明确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来从事我们伟大的事业。


  五是它科学地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大业,必须把力量放在自己的基点上,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坚决地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可以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邓小平同志最重要的政治交代。


  所谓不动摇,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性质上来说,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不能改变,二是从时间上来说,要长期坚持,保持它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不能改变。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首先,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反映和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政治保证、外部条件、发展战略、领导核心、依靠力量、对外战略、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党的基本路线正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规律和本质的集中体现。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违背就要摔跟头。本质是不能背离的,背离就要犯错误。所以,党的基本路线是不可改变和动摇的。


  第二,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无数志士仁人一代又一代努力奋斗的目标。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一心一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实现这一根本利益的条件和保障。所以,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都是与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交融在一起的,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人民就高兴、支持、拥护,如果改变基本路线,人民就会反对。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见效、对头,人民都拥护。既然是人民拥护,谁要变人民就会反对。”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20多年来,我们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沿着党的基本路线,锐意改革,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同志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基本路线变不变,根本上取决于它对不对。实践证明对的,就要坚持,也没有必要变。变了没有好处,变了就会出问题。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但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考验,证明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那些基本的东西,绝不能也绝不应随意改变。


  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可动摇。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没有这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面貌。在这个问题上,任何脱离现实的急躁冒进都是要不得的。另一方面,在这个初级阶段里,我们又不能甘于落后,必须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邓小平同志设想分三步走。我们党提出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用总共大约100年的时间走完这段路,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半途而废。所谓一百年不动摇,既是表明了我们不动摇的决心,同时,也是与这一百年的任务和三步走的规划相适应的。当然,一百年里,无论中国和世界都会发生很多变化,出现许多新的情况。要求任何东西都不变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样就是僵化、停滞了。但大的方面,如大的方向、大的政策、大的方针,只要正确、管用,就不能变。


  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宝贵结论,是我们痛定思痛以后确立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时,我们党曾正确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确定了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但是,八大的路线在实践中没有能得到全面的贯彻,也没有能坚持下去。时间不长,一遇到某些事情,“左”的倾向就开始出现,认为国内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八大路线很快就被动摇和改变了。如果说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是抓住了经济建设,如有不足,主要是导致冒进错误的话,那么,“文化大革命”中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则只字不提发展生产力,不提经济建设,全部内容都在于强调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其危害和后果是众所周知的。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长期的路线错误才得以扭转。正是在总结这一沉痛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才高度警觉对基本路线发生动摇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才一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变。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从基本目标、基本政策上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个根本问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为基本纲领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治实践依据。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结改革开放十多年的经验,从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基本路线的要求的角度,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方面的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作出深刻的分析和论述。这些论述与十五大提出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说它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雏形。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十四大报告为党的基本纲领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十四大之后党中央先后召开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所作出的决议,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对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深刻阐述,使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进一步明确了。


  1992年以前,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又在总结十四大以来的新鲜经验基础上,在理论观点上实现了一些新突破,在基本目标、基本政策上作出了一些新概括,使得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更加清晰、更加成熟、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


  (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其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其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其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其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坚持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方针政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基本政策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二)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基本纲领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人们熟知的,把它概括为党的基本纲领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在党的基本纲领中确有一些新提法。比如,在经济方面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其中讲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没有简化为公有制,因为在各种社会形态下都有一定的公有制成分;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必不可少,而且长期共存。在政治方面,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在文化方面,把从延安时期就讲起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个基本目标与“三个面向”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其次,用基本纲领这个概念把我们一贯坚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一整套基本政策确定下来,用以指导全党的思想,作为党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根本的指导意义。具体说来,一是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更加系统、更加明确,而且操作性较强,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掌握和贯彻执行。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不是平列关系。经济是基础,经济建设是中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非此就不是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就不能促使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又不仅仅是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目标。有了基本纲领,就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把握这些基本目标、基本政策。三是党的基本纲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运用,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因此,有了基本纲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具体地理解和把握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从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更好地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


  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邓小平著作,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上下功夫。这方面的理论根基打得越坚实,对党的基本纲领的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刻。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脚踏实地地奋斗,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以至必要的自我牺牲,否则就是空谈理想,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Copyright© 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2007808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288号